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非經本人同意不得任意轉載,發佈,印製,若有發現將追溯法律責任,此為個人學習記錄分享。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麵 筋 結 構 的 控 制

長久以來己共同認定麵筋蛋白質是決定麵糰功能的主要因子,雖然蛋白質在麵糰的量、所佔的量比麵粉及含水量少,但是麵筋蛋白質主宰控制麵糰的膠體 (Raeologicai Properties) 及麵糰的品質對於麵筋形成及膠體與麵糰的粘結性,主要是受硫氫根雙硫根所主宰。
麵糰經過適當的擴展後,麵筋形成三面立體的網狀結構,一方面麵粉埋在網狀結構內、另一方面由空氣及酵毋醱酵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氣體形成細小的氣孔前被密閉在網狀的結構內。
麵包麵糰由麵粉、麵筋 (蛋白質) 水及其他材料所構成的不定形狀的物體,由麵筋薄膜及麵粉顆粒的互相連結所形成的。有其特定的性質,給予麵糰什麼樣的處置,如攪拌、分割、滾圓等所受的物理作用及於最後階段的最後醱酵、烘焙時所受的氣體膨脹及內壓,所反應出種種不同的變化及結果。
控制麵筋的結構有三個步驟,為調整麵筋物理腓的麵筋擴展及麵筋組織的排列。
調整麵筋 (Gluten Conditioning)
調整麵筋是控制中種麵糰或是主麵糰於基本醱酵時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的反應,由於分子鏈的滲入水份,蛋白質水化及膨脹,蛋白質分解酵素分解長鏈蛋白質而成短鏈蛋白質、及安基酸,麵糰醱酵時所產生的酸改變蛋白質的反應性,易於互相結合成薄膜而形成三度空間的立體網狀結構。
麵筋的擴展 (Gluten Development)
麵筋的完全擴展主要是由於物理性的攪拌,麵筋達到適當的彈性、因此而有適當的氣孔組織及麵包組織。適當的麵筋擴展主要原理是由於攪拌時以同樣的方向擴展、壓揉、折疊而使麵糰產生均勻一致的固定位置的麵糰組織,當首次形成時片狀物沒有固定位置的纏結在一起、沒有明顯的滑動平面,在這狀況下表示新混合的中種麵糰缺乏彈性及可塑性而後繼續攪拌,攪拌機的攪拌器以同一方向作用於麵糰,因此片狀物的薄膜延長、排列成直線狀 (圖一)
             ()                             ()                         ()
 



    


(圖一)攪拌器以一定的方向揉壓麵筋而使片狀物排列成直線狀的結構。

麵筋薄膜的延長及直線排列,使得麵筋產生更大的結合面積、因而增加麵筋的韌性及安定性,一個良好的直線排列的麵筋組織需要更多的麵糰吸水量,因為蛋白質鏈變成更延長、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水份。
不適當的攪拌器設計或是攪拌時的不良條件、使得攪拌出來的麵糰、麵筋無法得到理想的定位,如所使用的攪拌力量反轉,像在攪拌時反折疊、阻止了組成麵筋片狀物的薄膜的結構因而減少了麵筋表面結合的能力,結果這種麵糰缺乏韌性,並使吸水量減少、同時於整形及最後醱酵時安定性差 (圖二)



           










(圖二)不適當的攪拌器設計使得麵筋在攪拌揉壓時麵筋得不到適當的定位結構。

要使麵筋得到適當的擴展必須控制攪拌,為達此目的麵糰在攪拌缸內以一定的方向攪拌麵糰、力作用於麵糰的方向一致,每次麵糰被攪拌器的揉、摔等作用麵糰己失去原有順序的位置,作用的方向跟以前也顯然不同,對於麵糰位置的不斷改變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必須校正每一缸麵糰的攪拌量,每一位技術人員都應知道、如一缸的麵糰量太少,則所作的麵包品質不同,因為一個缸內麵糰的量太少,缸內剩下太多的空隙麵糰在攪拌缸內的位置不斷的改變,因此麵筋無法達到定位的構造。
改良麵筋擴展的方法即是控制麵糰在攪拌時的移動,這種控制法是使用增大攪拌器的直徑,並在其表面做出有凹槽使麵糰更易粘附在攪拌器上、使得攪拌器在攪動時易使麵糰保持一定的方向,以增加攪拌的效果、縮短攪拌時間,攪拌後的麵筋更為強韌及富有彈牲,使所做的麵包更有香味。

整型操作、作用 (Make UP Operation)
麵筋的擴展及調整 (Conditioning) 主宰麵筋的組織,整型是最後的一步驟、決定麵糰最後的組織結構,最後步驟包括分割、滾圓等物理性的作用,使麵筋薄膜能適當的擴展及麵筋適當的排列。於最後階段麵筋的排列是相當的重要,但並未能使麵筋構成一非常完整的組織,同時在分割時由壓及切的作用紊亂了完整的組織、所以整型使得麵糰內的麵筋組織再度得到適當的排列及均勻的定位。
麵糰內麵筋的結構於整型階段有下列明顯的改變;
麵糰經分割後麵筋蛋白質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整齊安排可言,如果這種麵糰沒有經過進一步的加以整型而直接烘烤,則麵包組織不整、顆粒粗糙,所以麵糰的滾圓是一非常重要的步驟,將麵筋的組織形成一環狀組織、然而麵筋的定位程度端視麵糰的大小而定 (如圖三)
整型時要注意的是麵糰進入整型機的第一道輥軸 (Roller) 必須保持一致,如不慎掉入第一道輥軸的位置不對或是過於輾壓、則整形後的麵糰組織不均勻,烤焙出的麵包組織亦不均勻。
滾圓好的麵糰其內部的麵筋結構己有完整、整齊的排列接著進入整型機,先壓平然後再捲起 (如圖四)
麵包組織的好壞在於最後整型的步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麵糰在進入整型機時應慢慢逐漸的調窄整型機的輥軸距離,以免麵糰一下受太大的壓力而破壞麵筋的組織,減弱麵筋的組織,進而導致麵糰在最後醱酵時所產生的內部氣體壓力下,產生直洞或不均勻的洞。
相同的,麵糰經輥軸壓平、在捲起時若所用的壓板調得太低,產生太大的壓力或是輸送的皮帶速度太快,使捲起的麵糰延長太快,這種急速的施加太多的壓力也將會破壞麵筋的組織,並減弱麵筋部份的組織,亦會使其產生不均勻的洞或直洞。
影響吐司組織顆粒(結構)的因素;
人們常談有關吐司麵包品質方的問題時、立刻有幾個重要的因素湧向心頭,如麵包的柔軟、新鮮、好吃,這每一項都是消費者所樂於接受的條件,當然麵包的生產者、麵包師必定更能瞭解有關於麵包品質的因素,除了上面所提的品質因素外、更擴大至麵包的內、外部特性,如麵包的體積,麵包外表的對稱性,表皮顏色顆粒組織等----來評定麵包的品質。
在品質因素有兩個重要因子謂、顆粒與組織,以此兩個因素來涵蓋整個麵包的有關品質、使麵包製作者更瞭解由材料因素及加工因素影響麵包品質。

1、顆粒 (Grain)
在未談及影響麵包顆粒及組織前必須對這個名辭下一個特殊的定義
顆粒一片麵包的顆粒即是一條麵包、經切片麵包內的氣孔結構即顯現出來,每一片麵包的氣孔結構都不大相同,較大氣孔的組織稱之為大氣孔 (Open Grain) 比較小的氣孔稱之為小氣孔 (Close Grain)麵包內部組織可能有大氣孔、亦可能有小氣孔,或者是兩者混合而成的氣孔組織。
除了上面所提的氣孔大小表示麵包顆粒外,氣孔的形狀亦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氣孔的形狀、
氣孔的形狀,可能是圓的、也可能是長圓形的,一般而言麵包氣孔小、形狀呈長圓的,比氣孔大而又呈圓形的來得好。
另一個顆粒因素稱之為氣孔膜,氣孔膜厚薄如氣孔膜厚,則代表麵包顆粒組、另氣孔細小則代表麵包顆粒細、氣孔膜薄,亦有麵包的氣孔膜厚薄不勻者,由以上幾個因素來觀察決定麵包的品質。
2、組織 (Texture)
與顆粒相反的麵包組織主要是用觸摸的,應用人手的感覺來決定的,有人常說麵包的組織柔順
(Smooth),粗糙 (Harsh) 或者說麵包的組織特別細緻 (Silk Structure) 或是組織均勻一致 (Even OR Uniform) 組織不勻的麵包有所謂麵包粗糙,中間部份氣孔及麵包有堅實的部份。
由以上的兩種因素會造成二個明顯不同的區別,第一種組織特性包括、光滑細緻 (Smooth Silkiness)
粗糙 (Harsh) 光澤 (Brightness) 。第二種組織均勻程度包括內部條紋,中間有粗大的氣孔,堅實的部份等存在與否,如麵包表現為光滑細緻,則這種麵包在第二、三天仍保持柔軟,這是麵包品質方面最重要的因素,另外麵包組織將影響麵包內部顏色,組織細緻的麵包比組織粗糙的麵包、在內部顏色更為潔白光澤,有經驗的麵包師,為更慎重的分辨麵包的顆粒及組織,常將切好片的麵包放在臉頰或脣上,用臉頰或脣上的感覺辨別麵包的顆粒與組織。
顆粒及組織 (Grain & Texture)
顆粒及組織是可以各別加以評定的,但事實上兩者是有相互之間的密切關係存在,麵包氣孔的厚薄是決定麵包品質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氣孔膜薄使得麵包的組織富有光滑細緻,氣孔膜厚者麵包粗糙,白麵包組織如氣孔小且均勻,則為品質良好的麵包,但是法國麵包及硬式麵包等這類的麵包,如氣孔"被認為是理想的麵包組織,因此這種氣孔膜比較厚的麵包組織被認為是這類產品的特色,如所做出的產品組織與此不同,而被認為是不夠標準的產品。
一般而言麵包的顆粒在基本上與組織是無關的,然而顆粒決定了麵包的組織,再者決定麵包顆粒品質的主要因素是在麵糰操作時的機械力量,然而麵包組織是受麵糰醱酵及化學反應所影響。
醱酵作用 (Fermentation)
醱酵作用代表基本生物系統使得人類能利用它的特性來製作麵包、同時因為醱酵作用特別顯著,所以首先作為討論的對象。醱酵作用是酵母利用碳水化合物一連串化學及生物的反應而產生酒精、二氧化碳及其他的有機化合物,而麵包師應控制酵毋醱酵使之能作出理想顆粒及組織的麵包,同時麵包師應瞭解醱酵作用深深影響到麵包的顆粒與組織。

烘焙入門

烘焙入門
如何掌控良好的烘焙過程
要製作好的烘焙産品,每一個環節都不可輕忽,選料要講究、材料需精確、操作的實在,産品送進烤爐是否就大功告成了?不,“火的試煉”是最後的關卡,是歡喜上櫃還是功虧一簣就在此一“烤”。“烘焙”看似簡單,其實複雜,如何掌握?請看本文。
俗話說得好“做餅師仔,烘餅師傅。”一語道破烘焙師的層次和最後烘焙步驟的重要性。許多剛入門的學習者常被各種問題、狀況搞昏了頭,好不容易終於可以烤焙了,卻還沒把握到底要用上火還是下火烤焙呢?爐溫多少才恰當?甚至連“烤熟了沒?”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都令經驗不足的初學者功虧一簣。
篇:
烘焙是門學問。根據字義的解釋,“烘”則指用火燒熟食物,例如烤鴨。而要瞭解烘焙之運用,必先知道熱傳傳導、對流、輻射之三個方式。
傳導是指當熱由熱源傳導過去,導致周遭的分子振動,並放出熱能由高溫處漸漸移往低溫處者謂之傳導。金屬類的銅、鋁傳導熱的速度較快,不銹鋼的傳導則有加熱不均勻的現象,容易導致鍋中某些地方教冷、某些地方較熱的情況,因此使用不銹鋼鍋煮牛奶布丁餡時需不停的攪拌外,一併轉動煮鍋可避免熱傳導不均勻而燒焦鍋底。
對流是當加熱時流體物質或氣體因受熱作用體積膨脹、密度減少而後上升,其位置由周圍較冷、密度較大之流體交換補充,此時再受熱上升,周圍物質又補充進來,如此循環不已的加熱運動即爲對流。
輻射則不需要任何的媒介,熱量即可直接射至他出者便是利用輻射加熱。最常用於食品的輻射方式是使用電介質、微波或紅外線。而在烘焙的操作上視當時環境條件由兩種或以上三種方式同時進行。
使 篇:
烘焙階段常碰到的各種狀況有以下幾點:
一、  預熱溫度不足。
二、  烤爐溫度太高。
三、  預熱後空擋太長。
四、  産品位置放置不當。
五、  烤焙時間掌控過與不及。
六、  烤焙過程中冷熱變化太大使産品劇烈的收縮。
七、  出爐後産品側腰收縮凹陷
爲何會有上述狀況發生?可能的原因有:
一、       預熱溫度不足,産品隨即入爐,使得烤焙時間延長,水分過度蒸發,因此烘焙損耗大、産品表面厚而顔色淺,這是因爲熱量不足表皮無法充分焦化,以致缺乏金黃色澤,且內部組織粗糙。此外要注意有時是爐門打開時間過長致使爐溫下降。
二、       烤爐溫度太高,烤焙時産品表面太早形成硬皮,使得內部組織的膨脹受到壓制。且因其表面著色較快,使人誤判而結束烤焙,這種産品的內部會較粘而密實,得不到應有的鬆軟及正常的香味。
三、       預熱後空檔太長,幹熱過久的內部爐膛聚集太多之熱,較低溫的物品一入爐,所有的熱源會在烤程最初階段集中於物品表面,形成太強的上火,隨即熱度消失快速降溫,不穩定的爐內溫度造成産品內部難熱。此情況在使用一般小家電的電烤箱時最爲明顯,其改善之道可在預熱時事先放一杯水增加爐內溫度;或者産品入爐前先打開爐門讓冷空氣進入,趕走過多的熱穩定爐溫。
四、       産品在烤盤上的排放位置不當。造成受熱不均勻的現象。改善的方法是改善排列方式,調整間隔空間使得受熱較均勻,熱氣循環良好,著色較能産生金黃色。
五、       烤焙時間掌控過與不及。爐溫之高低、時間之長短隨産品數量的多寡調整,産品數量少的烤盤空間較多,金屬傳導輻射的熱能較産品數量多者的熱傳導來的大,所以底火要較底些,而較多量的産品烤焙時底火可比較高。烤焙時間的長短也須靈活調整。
大凡産品入爐受熱不外乎由外表及周圍吸收熱傳送至産品的中心,所以可由産品外表的變化來觀察烤焙的情況。産品從外而內受熱,水分子形成蒸汽而使中心膨脹隆起但尚未固化,等到麵團或麵糊糊化後繼續加溫使氣體蒸發進而著色,産品外圍稍微離模即成,如繼續烤焙則成品邊緣會開始變焦,成品就會較黑且幹。
六、       烤焙過程中冷熱變化太大造成産品劇烈的收縮。這從過年蒸年糕的情況可得知一二,以往蒸年糕皆使用添加柴火的大竈,隨時添加柴火穩定火源,主婦並利用計算燒幾柱香來掌握炊糕的時間。不過因爲過年前主婦洗洗刷刷透支體力甚巨,且在寒冬依偎在溫暖的爐竈邊很快的就打起瞌睡,而誤了調整火候,忽冷忽熱很容易造成年糕劇烈的收縮,導致中心部分密度較緊密而無法熟透。此外,蒸炊時若強烈振動炊具也會引起産品收縮後下陷倒塌。同理烤焙過程必須注意維持溫度的穩定性,並避免振動。
七、       出爐後産品側腰收縮凹陷。大致上産品烤熟後出爐即馬上從烤模內倒出或倒扣,即可避免過度收縮的情形。若仍不能解決,則可能是烤焙時間不夠或配方內水分太多造成,應給予過度延長烤焙時間或減少配方內的水分。而麵包店從業人員有在産品出爐前再敲一下烤盤讓産品微縮且均勻定型的習慣,筆者認爲與其如此動作倒不如延長烤焙時間,讓産品本身糊化後即可完全定型,否則如大型中央工廠的作業方式可能要增加很多人力或改變工作流程了。
篇:
烤箱種類及性能的不同,也會造成烘焙時間及溫度的差異,從以往的瓦斯烤箱上下火方式到現在使用較普遍的電氣烤箱,烤箱能源的對流設計不斷改進,加裝風扇增進熱源對流穩定,使烘焙産品的顔色更均勻,也更能節省電力及烘焙時間。
先進的工具讓烘焙變得更容易成功,而增進你的烘焙經驗也同等重要。曾經有多位烘焙從業人員製作整盤戚風卷,從裁紙鋪於烤盤、倒入麵糊、入爐烘烤一切均得心應手,但碰到做較薄的整盤蛋糕底如巧克力屋頂蛋糕,反而老是烤不熟,令人百思莫解,再試一次情況更糟,只見四周熟了,中間卻幹硬如薄餅,究其原因想不到竟然是鋪紙張出了問題。整盤戚風卷的麵糊量約2400公斤,而薄片似的巧克力屋頂蛋糕底麵糊量只有1200公克,但所裁剪的紙張卻是一樣大小,在倒入麵糊後,後者會使四周的紙張留下太多,以致入爐烤焙時,多餘的紙張邊緣立刻卷起遮住四個角落,難怪無法烤熟。
烘烤會面臨各種直接和間接的難題,熟悉學理、充實經驗,加上隨機應變,才能通過“火的試煉”。

果 醬 檢 測 標 準

 
 
    / g   
300
    / g   
30
致病菌(系指腸道致病菌及致病性球菌)
    / g   
30
試驗方法:
1、                              感官檢驗;
在室溫條件下,用不銹鋼匙取樣約70gm,置于100ml小燒杯內,傾斜燒杯、在1mih內觀察有無釋水現象,攪動醬體,觀察其質地是否均勻、粘度、和有無結團、變稀,并觀察其色澤,和有無雜質、并嗅其氣味、品嘗滋味。
2  理化檢驗;(可溶性固形物的檢驗)
  先用蒸餾水或特定的標準液校正折射儀(精确度0.1%)20℃時將可溶性固形物調整至0%溫度不在20℃時,按校正表校正值進行校準,把試樣混勻後直接用于測定,讀取刻度尺上所示的分數,并記錄測定時的溫度。測定溫度不在20℃時,查校正表將檢測讀數校正為20℃標準溫度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3、  PH值的檢驗;
PH 7標準液校正PH值計(精確度0.1PH)。取出電極清洗乾淨,擦乾電極,然後將電極置入常溫下待測樣品中,并搖晃使顯示值穩定,約3分鐘後讀取待測樣品的PH值,每測定一個樣品後須清洗乾淨電極,測定溫度為0 ~ 50℃。
4、  澱粉糊化程度的檢驗;
挑取少量試樣,均勻塗於載片上,用少量水稀釋後再滴入一滴碘液、使試樣呈色,蓋上蓋玻片、壓平、於100倍顯微鏡下觀察。糊化程度良好的澱粉顆粒是圓形,體積較大、支鏈啶粉呈紫紅色、直鏈澱粉呈藍色,糊化程度差的澱粉顆粒小、未膨脹澱粉分子破損的只能看見一些形狀不規則的碎片,甚至看不見呈色反應,沒有完整的圓形顆粒。
5、  總酸的測定;
GB / T 12456-90執行。
6、  微生物檢驗;
GB 4789執行。
7、  環境衛生要求;
車間的衛生要求應符合GB 14881-94 (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範)
具體指標:
配料間空氣細菌數     
配料用水細菌總數      100 / ml
車間器皿             
8、包裝、標誌: 標簽按GB7718-94執行。外包裝不能殘留污漬和果醬,外蓋要能密封塑料桶、倒轉時果醬不能漏出,手柄安裝牢固。
9、運輸、貯存: GB 14881-94有關規定執行。
10、    保質期: 一年。

冷凍麵糰的製作種類

冷凍麵糰的製作種類;
1、無基本醱酵冷凍麵糰;
無基本醱酵,攪拌後麵糰溫度19℃,分割、滾圓後進入-18~23℃。
2、成型後冷凍;
通常用在甜麵糰,分割、滾圓後進入-8℃急速冷凍冰箱,冷藏後再整型。
3、預烤式泠凍麵糰;
此方式較適合,歐陸式麵包生產,最後醱酵完成的體積,約為整型後的2~2.5倍。
4、預醱酵式冷凍麵糰;
醱酵完成後,體積約為整型後的2~2.5倍,再移至-40℃急速冷凍冰箱。
甜麵包較適合作(1)成形後冷凍、(2)預醱酵式冷凍。
西式酥皮類或中式酥皮類最適合作冷凍麵糰。
冷凍麵糰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控制之關鍵點
一、麵粉品質與要求;麵粉是決定冷凍麵糰品質的第一大因素。
a、 麵粉的蛋白質含量應在12%~14%
b、或可在麵粉中添加活性麵筋2%~4%不可超過5%
c、 麵粉中破損澱粉不可超過6%~8%破損澱粉值過高,在攪拌時會造成假性吸水,且整形較粘手。
d、確定麵粉內是否有其他的添加劑。最好由麵粉廠提供品質分析表。
e、 麵粉內酵素控制。使澱粉分子不被液化酵素反應過度,而降低醱酵活力。
f、 麵粉具備良好彈性特點。
二、冷凍麵糰、低溫麵糰,原料與製作要點;
    除了麵粉以外,酵母、糖、鹽、水、氧化劑、改良劑、油脂、乳化劑等對冷凍麵糰品質皆具影響。
a、 酵母使用量,須比一般傳統麵糰的酵母在使用量再增加。50%以上。
b、水量,為了維持較「堅固的形狀」以便保存,及降低水量以減少冰晶的形成,使水份分佈均勻,減少水份在泠凍保存中散失。約減少1%~3%
c、糖及油脂,應增加使用量。糖可增加麵糰保水性使產品柔軟,油脂可潤滑麵筋以增加麵糰的保氣性,用量須比一般傳統麵糰增加1%~3%以延長產品貨架期。
d、適當的氧化劑,可增強麵筋。
e、適當的乳化劑,可增加烤焙彈牲。
f、可適當的使用改良劑,可增強麵筋及麵糰彈性(使麵糰有更耐機械攪拌的彈性)並可提供麵糰醱酵時酵母所需的養份。
g、鹽的重要性;
1、控制醱酵彈性。
2、增強麵筋。
3、增加風味。
4、延長保存期限。
5、增加鹽的使用量1.65%~2.2%USAIB建議用量1.5%~2.5%
三、選擇適當的酵母及使用方法;
1、新鮮酵母:  新鮮酵母水份含量70%、乾物量30%、使用量6%
a、 新鮮酵母必須在製造日期1~3天內使用。
b、新鮮酵母必須維持在4~6℃溫度運輸。
c、 新鮮酵母必須在4~6℃溫度貯存。
d、庫存時必須妥善控制在「先進先出」。
e、 新鮮酵母在麵糰攪拌完成前2分鐘,再均勻的加入攪拌,並控制操作溫度確定整個過程中麵糰溫度不超過20℃,並在最短時間內將麵糰冷凍,則新鮮酵母仍可維持良好的醱酵力。
新鮮酵母在冷凍麵糰內使用不當的原因;
a、 新鮮酵母因含水份高,生理代謝速度較快,因此常有發生,在麵糰未冷凍前酵母己經開始醱酵、將會造成酵母因受溫度而影響活力。
b、冷凍前酵母己開始醱酵,而產生酒精,將會對冷凍和凍存的麵糰、中的酵母細胞造成嚴重的損害。
c、 冷凍前酵母己開始活動,使酵母細胞處於活潑、不穩定狀態,更易受冷凍和凍存之傷害。
受傷害之酵母對解凍後麵糰造成結果;
a、麵糰解凍後由於衰弱酵母細胞釋放出一種名為「麩胱甘」氨基酸化合物,使麵筋軟化、麵糰保氣性變差。
b、冷凍和凍存期,酵母細胞失去活性,導致最後醱酵活力不夠,時間延長、麵包體積大小不一。
   不良的冷凍麵糰烤焙後現象;
a、 保存期限縮短。
b、麵包體積變小。
c、 風味差。
d、麵包外觀不良。
e、 麵包內部組織差。
即溶乾酵母(IDY)特性及在冷凍麵糰的使用;
即溶乾酵母 (IDY),水份含量5%、乾物量95%,冷凍麵糰中的使用量1.9%
先將即溶乾酵母 (IDY) 和麵粉直攪拌1分鐘,再加入其他原料拌勻,最後加入冰塊和水調整溫度。
即溶乾酵母 (IDY),更具有耐高溫之忍受力。在麵糰攪拌中,分割整形過程中、比新鮮酵母活動力低,不易產生酒精,酵母細胞較安定。
冷凍專用酵母 (lhis)
冷凍專用酵母 (lhis),酵母水份含量25%、乾物量75%,冷凍麵糰中的使用量2.4%
冷凍專用酵母 (lhis),本身即處於冷凍安定狀態,不受攪拌時、或低溫、冷凍之傷害,操作過程較穩定,麵糰品質較能掌握,使用方便不需解凍,可直接加入麵糰攪拌。
長時間保存之冷凍麵糰(三個月以上),麵糰解凍後,使用冷凍專用酵母 (lhis)者,可得到最大的麵包體積、及最好的品質。




冷凍麵糰專用、冷凍酵母 (lhis) 的特性;
A、乾粉狀。B、流動性好。C、外觀像即溶酵母D、水份含量比新鮮酵母低。E、方便使用。
冷凍專用酵母 (lhis) 最重要的特性;
a、剛開始時活力比新鮮酵母慢,但此種特性反而是最大優點,使麵糰操作溫度、時間較易掌握。
b、保存期限可延長。
c、增加麵糰的吸水量約1%,可增加麵包生產量。
d、酵母保存在零下18℃,活力穩定達6個月
冷凍酵母 (lhis) 使用成功因素;
a、                冷凍酵母、冷凍貯存、永保活力、新鮮。
b、含水份低、酵母細胞生理代謝穩定。
c、 在冷凍麵糰攪拌時、不產生酒精。
d、麵糰凍結和凍存時、此酵母較無損害。
冷凍麵糰在冷凍前,任何醱酵作用都對酵母細胞構成傷害。
在以下情況、不需要酵母產生活力;1、攪拌時 2、分割時 3、整形時。只有在麵糰解凍後,最後醱酵時、才需酵母產生活力。
    論;
極少量的「麩胱甘」氨基酸化合物,對麵筋不構成損害,麵糰氣體保留性好。酵母活力未受冷凍或凍存影響,產氣量較高、最後醱酵時間短、麵包體積一致。
良好的冷凍麵糰烤焙後應用;
1、極佳的保存期限。
2、穩定良好之麵包體積。
3、優良的外觀。
4、麵包內部組織細緻。
5、風味極佳。
冷凍麵糰生產及操作程序;
1、最佳室溫不超過22℃。
2、麵粉及其他原料儘可能低溫貯存。
3、攪拌機必須具備低摩擦力,最好具備夾層冷水循環系統。
4、確定酵母在麵糰內分散均勻。
5、鹽最後加入,鹽可先溶於冷水中,再加入麵糰內、以增加分散性。(後鹽法攪拌可減少15%攪拌時間。)
6、攪拌後麵糰溫度18~20℃。(18~20℃是所有原料溶解最好的溫度,但不可低於15)
7、攪拌後麵糰不需經基本醱酵,立即分割麵糰。(但要有適當的時間鬆弛麵糰)
8、快速整形。
9、急速冷凍,使麵糰中心點快速達到零下12~18℃。
10、冷凍麵糰保存於零下18~23℃。
機械式冷風凍結法;此種設備最低溫可達零下40~45℃。
超急速凍結法/液態空氣凍結法;1利用液態二氧化碳,可達零下78.9℃。2液態氮,可達零下196

泠凍麵糰包裝條件;內襯PE袋,再用外紙箱
1、可避兔失掉水份。
2、避免接觸空氣,吸附其他氣味。
3、便於區別麵包種類
凍存 / 運送
1、保存溫度必須穩定,溫度變化易生水氣,使麵糰表皮產水泡及細的裂痕。
2、保存及運送都需維持在-18~20℃。
3、避免麵糰擠壓斷裂。
解凍注意事項;
1、避免水氣凝結,造成麵糰黏結。
2、避免解凍溫度高低不均勻。
3、在酵母不活動下,將麵糰放於0℃冰箱冷藏、12小時、或隔夜緩慢解凍。
解凍的方式;
1、麵糰冷藏12小時後,再取出放在室溫下1小時,再進入最後醱酵室。
2、從冷凍冰箱取出麵糰,放在室溫靜置6小時後、再進入最後醱酵室約1小時後烤焙。
3、將麵糰由-30℃冰箱移至-18℃冰箱12小時後、再將麵糰移入0℃冰箱解凍8小時,再進入30℃的最後醱酵室、醱酵約1小時。
4、若以凍藏醱酵室最好設定16小時,解凍醱酵。(18℃→、-2℃→、5℃→、28 )
解凍時間依麵包大、小,種類而定。
最後醱酵室仍須控制在,溫度28℃、濕度65%~75%
烤焙注意事項;
1、避免高溫、長時間,以免麵糰水份損耗太多。
2、麵包大者,低溫、長時間烤焙。
3、麵包小者,高溫、短時間烤焙。